昨天有人问我:什么是第四者,我不知道,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是这样啊!第四者就是第三者的一种更新换代产品,用别人文章里的一句话概括,第四者的宗旨就是“你的家庭要完美、我的家庭要完美、我们两个还要完美”。他们的游戏规则就是不破坏双方的家庭。
“第四者”的称呼是随第三者演变而来的,意思是比第三者高出一个层次的感情。第三者已经成为破坏别人家庭的坏人的代名词,而第四者却更有一些“红颜知己”和“情人”的混和味道:两情相悦、相知相近,却只谈情,不说爱。
因为,爱,不是拥有,而是责任、承诺与付出。而第四者只要感情,离对方的家庭远远的,不要所谓的责任、承诺和付出,好像有点“成全对方完整的幸福”的感觉,似乎有点“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”的壮烈,或者是“轻轻的我走了,不带走一片云彩”的超脱,再或者是人家根本什么都不在乎、压根儿没往心里去的游戏的态度……当然我这些都纯属于个人猜测,人家心里到底怎么想的,怕只有当事人本人清楚吧。
反正网上的第四者是很标榜自己的无私、善良和潇洒的,而且在“爱情快餐”的时代,比起“一”的人们来,也还算忠情一些的人了。 但我脑子里面反反复复出现的词,却是千百年来老掉牙的词“”!若换个好听的,还可以叫“相好”。呵呵,我是普通老百姓就是老百姓,用词也土得掉渣。不过这一词汇转换,倒使这新名词和千百年的老词融会贯通了。想在道德比姓命重要的古代这种现象都无法避免,何况今天这样的自由时代。 我想,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。
《手机》里说是因为审美疲劳,外国科学家说因为爱情在18个月以后消失,城市人说是因为心灵深处的寂寞,农村人说是因为人类的喜新厌旧的本质,古代人说是因为“妾不如偷”的刺激和快乐,而我说,是因为缘份。我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可以爱很多次,而且每次都是真的。比如,最真最纯的初恋,却往往不能成功。但并不会因为“真正的爱情一生只有一次”而拒绝以后新的恋情发生,而是随着时间对感情伤口的冲淡,心里对爱的渴望在渐渐堆积,而去重新接纳另一份新的爱情的降临。以后的感情也是如此。缘份,总是在人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刻,忽然来临。人们爱了,有的已经走入婚姻,但是还会有新的爱情来临。可以爱得轰轰烈烈、可以爱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、可以爱得柔肠寸断死去活来!
有时候,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,而是因为计较得少。感情上的事,更是如此。不去奢望什么、不去想把爱的东西完全占为己有,你就会洒脱一些快乐一些。人人都渴望爱与被爱,懂爱会爱的人才会找到快乐而不是痛苦。否则,无疑是玩火自焚作茧自缚。
记得当初网络上流行一首诗: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,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,却不能在一起;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,而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,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;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,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,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,对爱你的人,掘了一道无法跨越的沟渠。”曾经很令我人感动的一首诗,第四者正流行的是:只建立不破坏。他们需要完满、均衡的状态。 爱了一个人,就勇敢去爱了,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就行了。为情苦自己让自己拒绝一切、拒绝自己深深渴望的爱情,不如用宽容的、博大的心去迎接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。他们都爱自己的家人,爱自己的老婆或丈夫,但他们又是那么深刻地爱着彼此。现代的感情不再分得很清楚,界线不是很分明,婚之外的爱情,在他们那里演绎着的却是超却凡尘的洒脱和快乐。做情人,就做第四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