鹽湖城的莫洛問:有什麼標準,可供判斷自己在同一家公司待太久了?
答:你的問題讓我們想起一個朋友。他是一名投資經理,任職於美國中西部一家極有名望的公司。某天他一如往常開車上班,將車停在老位置,卻發現自己怎麼也提不起勁走下車。
後來他開玩笑說:「可能我在農場多待了一天。」我們問他哪裡不對勁,他說:「什麼事情都不對勁。」難怪他一回到家,就馬上打電話辭職。
大部分的人顯然不會如此戲劇化地決定去留。通常是工作焦慮感慢慢增加,直到你心力交瘁。這在職業生涯初期或晚期都可能發生。
以往畢業後,挑個最好的工作,就可能待上一輩子,但這種時代已成為過去。現在,職涯由不同工作階段組成,則變成常態。
回到你的問題,如何判斷是否該離職了呢?沒有標準規則,但我們提出四個問題,協助你找出答案。
第一個問題簡單明瞭,就是:你每天早上想出門上班嗎?你不該考慮太久。很多人包括那位困在車內的朋友,都無法勇於面對(順道一提,他還是哈佛企管碩士呢!)。
問自己,每天上班讓你充滿期待或戒慎恐懼?這份工作有趣、有意義嗎?你仍繼續學習與成長嗎?或只是機械化工作,等著領月薪?
我們認識一位擔任顧問七年的女士,她熱愛公司,起初計劃在那裡度過職業生涯。但突然間,某天她竟開始渴望周末能休假五天。她說:「我覺得工作變得只是把一堆書拼湊起來,為的是提建議給比我們博學多聞的人。每天坐在辦公室裡,讓我覺得自己在裝模作樣。」後來她轉職到一家零售公司的市場行銷部門,套句她的話,在「前線」工作得很開心。
第二個問題是,你喜歡和同事相處嗎?還是他們常讓你的生活暗無天日?我們的意思不是說,如果你樂意每周末和同事聚在一起烤肉,就應該留在公司。而是說,若不是真心喜歡並尊重每天得相處十個小時的夥伴,離職只是早晚的事。長痛不如短痛,何不另外再找一家你有意長期落腳的公司,在那裡花時間建立人際關係。
第三,公司有助你達成個人使命嗎?這是問,個人目標和價值觀是與公司是否一致。例如,你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,但公司要求你經常出差?視你的抱負高低而定,公司提供足夠的升遷管道嗎?答案沒有對錯,但能判斷這個公司值不值得你繼續效力。
最後,你能想像一年後在公司的景象嗎?一旦決定另謀高就,通常要耗時一年才能找到新工作。專心想像一下,未來你會位居何職,負責什麼工作,誰會是你的上司和部屬,如果一切令你意興闌珊,意味職業跑道太短了。換句話說,你在公司待太久了。
別誤會,我們並非鼓勵大家稍有不滿就辭職,因為不論在哪工作,總是會經歷艱困時期,必須咬緊牙關撐過這段低潮,甚至忍受無聊透頂的任務,才能度過危機或更上一層樓。
但若是因為惰性而堅持留在公司,就沒什麼道理了。趕快開門邁向全新未來吧